既然人口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调整整个系统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增长模式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今纶
(资料图片)
权威消息公布了: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此前,我曾说过“ 我们终将面对一个人口负增长的未来 ”,这一天真的来了。我们该如何思考和面对?我们该做些什么?
思来想去,恐怕路径只有一条: 放下万丈雄心,回归平常生活。
01 村庄的凋敝正在发生
昨天和老友赵兄聊天,他的故乡是阳江的一个村庄名为北桂村,靠近恩平,这是一个宋朝赵氏皇族后裔聚集的古村。说是古村,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此居住,他此前因为家事回去了一趟。
▲北桂 古村
赵兄带着女儿想去划船,这是此前已经有的一个游玩项目,但是如今船已经没有了。村子里只有20个人,此前有几百人在此生活。他家的宅院已经闲置了20年,父母随哥哥去80公里之外的阳江市区居住了。
当夜歇息,赵兄去了更近的恩平市区,离村子只有15公里。
赵兄说:“大家搬走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和赚钱、工作有关。留下来的送孩子去上学也很远,最终也只好被迫离开”。
▲村子里人烟稀少
村庄的凋敝并不是城镇化率提升这么简单,而是人们不生、少生了。
即使绝大多数赵氏族人原地不动,因为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减少乃至负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这个下降曲线更平缓而已,结局是一样的。
▲谁说中国的预测经常不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去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和北桂村有所不同,北方边陲小城鹤岗则是另外一种“收缩”标本的形态。
2021年12月23日,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的通知》,原因是“因鹤岗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通俗地说: 就是地方财政“极度困难”,需要提前处置,防止“破产”。
十年人口下降15.81%,目前仅89万人的鹤岗,每年公共财政收入仅有20多亿,公共财政支出却突破百亿,严重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债务负担很重。
鹤岗的人口在继续减少。
02 德国瑞士经验可供借鉴
也许有人会说“人少好办事,人少好找工作”,这似乎也是一种现实:
比如广东、浙江都在开启春节前跨省招工,即所谓的“逆向招工” 。这些年来,蓝领工人的紧缺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就很吊诡了,一方面缺人,一方面大家不想生。
为什么?生出来有工作,有饭吃,为什么不肯生?难道只是有饭吃就够了吗?世界早就变了,世界观也变了。
有句话说得好: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为骡马。但没有那么多人希望孩子做骡马。
去年,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他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
网友对他的痛骂简直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就差刨了他家的祖坟。
这其实是一些人的普遍心态,你好好打工作、做韭菜,以利于我的稳定和发展。
至于你们这些工人的福利、工资、待遇、教育权利,以及买不买得起房,他们就闭口不谈。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结合德国的经验来看,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把福利搞得好好的,好到什么程度?爸爸出去上班,妈妈在家生娃不用出去上班,领各种补贴、福利,全家就可以过得美滋滋。
绝对不卷,没有学区房,孩子长大之后去做汽车修理工、清洁工,和那些做教授、公务员的坐在一起,也不会抬不起头来。
骨子里的观念就不一样,做工人也会活得很好,完全不担心房子、教育,因为租房子也可以在工作地送孩子上公立学校,所以,为什么要买房?
德国如此牛的原因何在?
因为制造业科技含量够高,外贸够强大,税收够强大 ,大众、戴姆勒、西门子、博世、巴斯夫、宝马等公司不但交税多,在外贸领域也很领先,从老外手中赚回了大把钞票,这就决定了德国工人有“不卷”的物质基础,当然,还有制度的构建,比如工会等等,这个就不说太细。
但即使如此,2020年德国人的生育率为1.53,低于2.1的更替率,整体人口增长率仅为0.32%。
实际上从1972年以来,德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都多于出生人数,但德国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长,因为移民缓解了人口数的下降。 德国移民人口主要来自土耳其、波兰和俄罗斯。
瑞士的人口增速远超德国,也是因为移民。
截至2021年底,瑞士常住居民人数达到了873.88万人,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0.8%。据瑞士《周日报》估算,瑞士人口将在2023年突破900万。
自瑞士与欧盟之间实行人员自由流动政策迄今,大量移民涌入瑞士,该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达到了法国或英国的两倍。
所以,想增加人口,第二条路就是增加移民。
但这在中国会引发巨大的反弹,因为人们普遍担忧引进的是某些种族,他们不管政府是否会设门槛,就是要这样担忧,还没开始讨论,网站可能就直接瘫痪了。
即使你不担忧,也会有网络大V会带节奏让你担忧,因此这条路也行不通。
03 要实现两个支撑点不容易
所以,中国的人口持续负增长几乎是必然的。这其实是东亚所有国家的宿命,包括韩国、日本。
怎么办?“高质量发展”能否打破僵局?因为德国就是这么干的。
在我看来,当下就是在部分学习德国模式—— 提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地用制造业的提升对冲风险。
这需要有两个支撑点:
第一支撑点,技术突飞猛进。 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足够高,难以替代,有护城河,靠制造业赚回大把钞票。这需要教育源源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好的人才应该进制造业。而当下的现实是很多年轻人只想考公考编进国企,而技术方面的对外交流也不如以前活跃,甚至在某些领域有“脱钩”的可能。
教育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创新型人才? 大家自己思考吧。
第二支撑点,外贸高速增长。 但鉴于目前的复杂形势,外贸高速增长,双位数增长不太可能,稳定增长有可能。
提升福利是要钱的,如果制造业难以提供这个支出,房地产能买这个单吗? 也不可能。
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只会让内卷更严重,稳健发展只是去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话,内卷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但提供的钞票不够。
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就不用想了,稳住就不错了。
所以,要实现两个支撑点很不容易,需要百倍努力。
04 指望人口增长难度很大
既然人口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调整整个系统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增长模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以往依靠包括人口规模、城乡收入“剪刀差”在内的各种红利获得了一些发展,但如今已经走到了临界点, 旧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寻找新模式。
同时调整利益格局,共度时艰不可避免。
讲一个最近的新闻:
2023年1月13日,公众号“鹰潭社保”发布通告《2023年1月全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发放》。
文章详细地列出了三种退休人员的数量和养老金发放总额:
为7.5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17885万元,为1.36万名机关退休人员发放6909万元,为13.78万名城乡居保退休人员发放2854万元。
有人换算了一下:
机关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人民币5080元之多。
企业退休人员次之,人均有2368元。
城乡居保人均每个月207元。
农民基础养老金123元。
网民对此的争议很多,我就不细说了。
总之,我相信很多低收入人士、农民是义愤填膺的,其实这个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有人交了社保,有人没交社保,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收入差距巨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讲这些原因难以止息网民的讨论。
石总前两天到我这里喝茶,他说起自己当过村长的老爸的收入,差点把我心爱的假鸡缸杯给砸了,他是很愤怒的。
他是公司法人,大学本科毕业,在一线城市有几套房,为了孩子,还刚买了学位房,他的老爸不差那点退休金,但他还是意难平。
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情绪之下,指望人口增长其实是很难的。
三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不仅仅让经济遭遇增长的瓶颈,也磨平了很多人的激情,打掉了他们的精气神。
网络上,我们不时看到年轻人躺平、摆烂的话语、场景,没有欲望,乃至低欲望,随之而来的是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
据民政部数据,2021年我国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为37年来最低。
人们对婚姻、家庭生活、生孩子越来越意兴阑珊。
呼吁公平,抑或躺平,人们在两者之中必选其一。
05 诸多行业都会逐一受到影响
看看韩国、日本。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加剧,韩国数千幼儿园正在悄然消失、有些直接被改造为养老院。
在过去5年里,韩国有近7000家幼儿园关门,占总数17%。相反,养老设施数量激增20%,达到4000多家。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2022年出生人口很可能首次跌破80万。随着少子化加剧,养老和医疗等由劳动人口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发生动摇。劳动投入减少,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创造有利于生育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在中国, 出生率下降,意味着奶粉行业的部分客户直接蒸发了 :牛奶产业加速扩张,扩张完之后牛奶供应过剩局面,奶价走低,加之奶牛饲养成本高企,部分中小牧场惨淡经营。
还有玩具行业、教育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家具行业、家电行业都会逐一受到影响 ,大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有的已经开始了。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走得顺畅,最终达至成功,在技术和外贸方面都能突破相应瓶颈,这样就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虽然这条路走起来磕磕绊绊并不容易。
大的趋势上来说,外部环境、形势的良性变化也很重要,整个世界需要一种新的秩序以及新的技术革命才能摆脱目前的胶着状态。
回到主题,面对人口负增长,我们该怎么办?
几年前,我去日本旅行,要找一个景点,用英语向一位老先生问路,老先生停下自行车,唧唧哇哇和我说了半天,见我还不明白。他干脆骑车送了我一段,走的时候挥手告别,他和我都很开心。
在日本某车站,我想在设备上换点零钱,一位老太太一直笑眯眯看着我,帮助我,她还阻止别人催促我,至今,我还记得她慈祥的样子。
在几乎每一个景点,我都会看到老人家在做售货员,他们的脸上都有笑容。
日本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社会,有一次,我坐在负责城市近郊通勤运营的列车上,看着乘客慢慢变少,内心很宁静,感叹这种生活既平淡又美好。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我们未来最好的路径恐怕只有一条: 放下万丈雄心,回归平常生活。
这已经足够好了,希望能够实现。